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的慢性疾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期未控制可能導致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其成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高血壓約佔患者的90-95%,主要與遺傳和環境因素相關,如年齡增長、肥胖、缺乏運動、高鹽飲食等。繼發性高血壓則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腎臟疾病、內分泌失調等。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需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戒菸限酒等。

兒童與青少年高血壓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根據統計約有3%至4%的盛行率,肥胖兒童更高達四分之一。多數患童無明顯症狀,易被忽略。陳勇全醫師指出,高血壓可能對心、腦、腎造成長期損害,應及早發現與介入。診斷標準依年齡與身高百分位判定,高風險孩童應定期測量。治療首重生活調整,包括DASH飲食、規律運動與正常作息。若血壓持續偏高或合併器官問題,則須考慮藥物治療。透過家庭與學校共同介入,有助於降低未來慢性病風險。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疲倦要擔心「兒童高血壓」!肥胖、飲食失衡恐增未來心腎風險

pediatric hypertension.兒童與青少年高血壓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根據統計約有3%至4%的盛行率,肥胖兒…

台灣成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4%。除了藥物治療外,研究顯示運動介入可顯著改善血壓與心血管風險。每天僅需增加5分鐘運動,即有助於血壓控制,若進行20-27分鐘中高強度運動,心血管疾病風險可降低28%

高血壓如何健康運動:等張運動、等長運動對血管作用不同,掌握漸進式訓練4大原則

高血壓是全球性的健康危機,影台灣每四位成人就有一名高血壓,長期未控將增加心臟病、中風等風險。除藥物外,運動對血壓控制及心…

瑞典最新研究指出,即使短短三天的睡眠剝奪,也足以引發心血管發炎蛋白質激增、擾亂代謝與內分泌節律。睡眠不足會損害大腦清除廢物的能力,與失智症、心衰竭、中風等疾病密切相關。即使運動也無法完全彌補睡眠傷害。除了健康風險外,睡眠障礙還會削弱同理心、影響職場表現、加劇社會孤立感,造成數百億美元的潛在經濟損失。改善睡眠已成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健康與政策議題。

連續3天只睡4小時,心血管疾病相關蛋白質驟升:運動無法抵銷睡眠不足傷害,潛在社會成本破百億

瑞典最新研究指出,即使短短三天的睡眠剝奪,也足以引發心血管發炎相關蛋白質激增、擾亂代謝與內分泌節律。睡眠不足會損害大腦清…

全球12.8億人受高血壓威脅,運動是最具效益的日常控制手段。研究顯示,每天多5分鐘快走、騎車等中高強度活動可顯著降血壓,並提升心肺功能。有氧與阻力運動皆有效,搭配FITT原則更能發揮效果。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須規律服藥、控制體重、減鹽,並避免劇烈運動。結合數位血壓監測與個管模式,能提升控制率,落實預防性與個人化照護,減少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運動5分鐘就能降血壓,台灣高血壓人口為何破500萬?高血壓無法只用運動逆轉

台灣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控制率卻僅約三成,年輕族群與各年齡層比例皆有所上升。心臟內科專家強調,高血壓防治應落實「S…

主動脈剝離是致命的心血管急症,死亡率逾五成,常因高血壓導致主動脈內層撕裂,形成假腔進而破裂。最危險的Type A型發生在靠近心臟處,可能引發中風、心包填塞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典型症狀為前胸後背撕裂痛,血壓異常升高。高風險族群包括馬凡氏症、三高患者、血管鈣化者等。血壓控制為預防主動脈剝離首要關鍵,建議規律量測血壓、控制三高、健康生活習慣及定期心血管檢查,尤其寒流或情緒波動時更應警覺。

「前胸後背撕裂痛」主動脈剝離又急又快死亡率破5成:血管鈣化已是警訊,高血壓控制是第一要務

主動脈剝離是致命的心血管急症,死亡率逾五成,常因高血壓導致主動脈內層撕裂,形成假腔進而破裂。最危險的Type A型發生在…

失智症如何預測是重要的公衛議題,澳洲研究指出,「衰弱軌跡」(Frailty Trajectories)和衰指指數評分是預測失智症的有效指標,從世代研究發現,在失智症診斷前的4-9年就可以發現患者的衰弱程度顯著增加

失智症可以精準預測?高齡之國未來何去何從,失智症的治療困境與希望

失智症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衛議題,澳洲研究發現「衰弱軌跡」與「衰弱指數」可預測失智症,衰弱程度增加與失智風險呈正相關。台灣…

最新研究顯示,孕期與嬰幼兒期限制糖攝取可降低成年後糖尿病與高血壓風險。糖分影響大腦獎勵系統,長期高糖飲食會降低味覺敏感度,導致肥胖與糖尿病,兒少含糖飲料攝取量與肥胖率近年大幅上升。部分國家透過糖稅控管糖攝取,如法國、英國、新加坡等,亞洲有泰國與馬來西亞實施糖稅。台灣糖攝取過高,限糖政策面臨飲食文化挑戰,需社會共識以減少慢性病與健康支出。

限制糖攝取愈早開始愈好:從出生後1000天,到成年後的慢性病風險

推動健康平權,讓不同背景、性別、年齡及社經地位者獲得需要的健康識能與照護水準,是縮小社會不平等、提升社會整體健康的關鍵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