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每一位公民的
健康醫藥媒體

推動健康平權,讓不同背景、性別、年齡及社經地位者獲得需要的健康識能與照護水準,是縮小社會不平等、提升社會整體健康的關鍵策略。

深度專題

Stories

高齡之國

Ageing Society
2025年的台灣,每5人就有1人為老年人口。全齡健康意識與照護策略將是最重要議題。關注最新照護、治療與健康相研究,探討社區健康生活型態的轉變。
相關報導

肥胖之島

Island of Obesity
全球成人肥胖率從1980年代以來已翻倍成長,台灣超重與肥胖比例高達43.4%,都市化、飲食及生活型態加劇了肥胖率上升速度,對社會的全面衝擊正在持續發生。
相關報導

逆齡對策

Anti-Ageing
從醫學美容治療,到運用幹細胞、外泌體等再生醫學,消費者如何篩選、評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才能避免資訊落差的不良影響。
相關報導

體能科學

Exercise Science
探討運動、體能相關時事科普知識,並關注運動對生理機能的影響、運動與心理健康的關係、運動如何在疾病預防、臨床治療及復健領域等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報導

認知真相

Congitive-Science
認知是影響健康行為的關鍵因素,決定了人們如何採取維持與促進健康的行為策略。瞭解大腦的認知真相,對健康管理有重要意義。
相關報導

健康平權

ESG & SDGs
推動健康平權,讓不同背景、性別、年齡及社經地位者獲得需要的健康識能與照護水準,是縮小社會不平等、提升社會整體健康的關鍵策略。
相關報導
亞東醫院舉辦2025世界心臟日活動,醫療團隊共同宣導心臟守護與預防心房顫動、ATTR-CM的重要性

突然中風元兇是心房顫動,血栓流入腦部風險高五倍:同時出現神經症狀與腎功能異常務必及早警覺

亞東醫院響應2025世界心臟日,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講座,提醒民眾提早識別心房顫動與ATTR-CM等隱形心臟疾病。醫師指出,心悸、手麻、喘…

根據美兆健康管理機構最新統計與臨床觀察,許多年輕男性在30歲出頭就已出現肥胖、血糖異常與代謝症候群等問題,進一步引發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下降,甚至走入更大的健康惡性循環。

睪固酮30歲就拉警報:台灣30歲以下男性7成過重,小腹凸、沒精神恐是男性荷爾蒙下降警訊

台灣男性健康拉警報!美兆健康數據揭露,30歲以下男性近七成過重肥胖、三成血糖異常,導致睪固酮下降,加速陷入代謝失控與情緒崩壞的惡性循環。醫師提醒…

CAR-T細胞治療在血液腫瘤領域有顯著突破,但對實體癌的臨床成效不如預期。研究指出原因在於人類FasL蛋白在第153位點發生了從脯胺酸到絲胺酸的演化性取代。這個突變使得人類的FasL蛋白更容易被惡性實體癌腫瘤微環境中巨量的血纖維蛋白溶酶(plasmin)切割成失去活性的碎片。

人類大腦發育的代價?CAR-T治療對實體癌效果有限,可能與免疫蛋白FasL基因突變有關

CAR-T細胞治療為免疫療法帶來革命性突破,然而在實體癌的應用上效果不如預期。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免疫蛋白FasL的一項基因突變(Ser153),…

深層靜脈栓塞的治療首重防止血栓擴大與降低肺栓塞風險,急性期以抗凝藥物為主,必要時輔以導管取栓、溶栓或靜脈過濾器等介入治療。恢復期建議穿戴30–40 mmHg分級壓力襪,或選用間歇性氣壓治療以改善靜脈回流、預防栓塞後症候群。生活上應避免久坐、補充水分、控制體重,並警覺呼吸困難等警訊。研究證實,病況穩定者可提早進行低強度運動,如足踝幫浦、短距離步行等,有助於循環與功能恢復。

久坐不動的血栓危機:深層靜脈栓塞的症狀、風險與治療復健,彈性襪穿不久該怎麼辦

深層靜脈栓塞常見症狀為下肢深部靜脈,若未治療恐併發肺栓塞。治療以抗凝血藥為主,部分病人需接受導管取栓或溶栓手術,恢復期則建議穿戴30–40 mm…

台灣失智症專家於記者會呼籲及早診斷與標靶治療,守住阿茲海默症患者自主

從「症狀控制」邁向「改變病程」,阿茲海默症標靶藥物新藥問世:黃金治療期介入是關鍵

台灣失智症人口快速攀升,阿茲海默症占比逾六成。2025年台灣取得新型抗類澱粉蛋白標靶治療藥物,臨床證實可清除大腦毒性斑塊,延緩病程惡化,為二十年…

陳自諒院長專訪,談台灣健保改革與醫病關係改善

健保高滿意度下的醫療隱憂,自付額與強制轉診才是改革關鍵,陳自諒:應回歸付多少用多少

台灣健保長期維持高滿意度,但醫療現場面臨資源錯置與人力流失挑戰。陳自諒院長專訪指出,必須推動分級醫療、落實轉診制度,並回歸保險本質「付多少用多少…

DONATE NOW
用行動支持我們持續提供優質內容!
贊助 未來 ▪︎ 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