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平權
健康平權(Health Equity)指的是每個人都能在公平的條件下,獲得達到最高健康水準的機會,無論其性別、年齡、收入、種族、教育程度或居住地等社會背景。健康平權強調「消除不必要且可避免的健康差距」,特別針對弱勢族群提供可近性高、負擔得起、文化敏感且持續性的健康服務。這不僅是公共衛生的目標,也是社會正義的體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第3項「確保健康生活與促進各年齡層福祉」(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明確提到應消除健康照護上的不平等,以推動全民福祉。

健保高滿意度下的醫療隱憂,自付額與強制轉診才是改革關鍵,陳自諒:應回歸付多少用多少
台灣健保長期維持高滿意度,但醫療現場面臨資源錯置與人力流失挑戰。陳自諒院長專訪指出,必須推動分級醫療、落實轉診制度,並回…

台灣一歲以下嬰兒死亡率為何高於日韓?致命性罕病症狀不明顯,加選篩檢率從9成降至7成5
台灣嬰兒死亡率長年高於日韓,專家提醒新生兒出生48小時內完成篩檢至關重要。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與龐貝氏症等罕見疾病…

肺癌公費篩檢仍遺漏半數癌症?陳晉興建議鎖定45-65歲族群:最好讓所有人至少篩過一次
台灣自2022年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早期肺癌比例大幅提升。醫師指出,多數第一期肺癌患者無症狀,但只要…

醫材價格、點值亂象將成健保未爆彈?前健保署長揭真相:落實差額負擔與分級醫療才能挽狂瀾於未倒
台灣健保面臨醫材價格與點值亂象危機,前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健保財務紀律導致人力流失與醫療壅塞,應落實「差額負擔」制度,讓…

睪固酮30歲就拉警報:台灣30歲以下男性7成過重,小腹凸、沒精神恐是男性荷爾蒙下降警訊
台灣男性健康拉警報!美兆健康數據揭露,30歲以下男性近七成過重肥胖、三成血糖異常,導致睪固酮下降,加速陷入代謝失控與情緒…

台灣每五人就一人苦於精神疾病,自殺重返十大死因,心理健康急救課「傾、聽、給、鼓、勵」全民可學
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面臨常見精神疾患,如憂鬱與焦慮,盛行率高達20.03%,自殺更重返十大死因,凸顯心理健康危機嚴峻。華人…

陸製、印度製低價醫材崛起,病人反而失去選擇權?健保給付制度的資訊落差隱憂
台灣健保三十周年,藥價與醫材費用持續下修,陸製與印度製醫材逐漸成為市場替代品。然而醫材資訊透明度不足,患者往往不清楚所用…

眼壓如海浪沖刷侵襲視力:台灣青光眼人數5年增22%,高度近視「低齡化、深度化」是主因
台灣青光眼患者近五年增加22%,從2016年35萬人上升至45萬人,主因與高度近視普遍化、檢查普及與健保完善有關。然而,…

我們與失智症並不遠:盛行率每5歲升1倍,12+2失智因子能預防45%風險,自覺記憶力退化考慮及早檢查
失智症盛行率隨年齡每5年翻倍,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更凸顯風險。最新研究指出,控制14項可調整因子如高血壓、膽固醇、視力問題…

偏頭痛影響臺灣200萬人,濫用止痛藥3大後果:過度用藥性頭痛、影響肝腎功能甚至連帶增加洗腎風險
偏頭痛對臺灣的經濟與健康影響深遠,特別是在青壯年族群中。成功大學歐凰姿教授指出,偏頭痛造成的生產力損失與心血管疾病、糖尿…

肺癌創新治療高貴如私人飛機?及早給付幫助肺癌患者起飛:接軌國際指引才能參與臨床試驗
台灣肺癌發生率居十大癌症之首,非吸菸族群尤其女性常罹患肺腺癌。早期篩檢(含不吸菸且有家族史者)與標靶、免疫治療推動,使五…

省略「肝硬化」直接變「肝癌」,台灣B型肝炎定期篩檢率不到7成:慢性肝炎監測建議納入FIB-4 指標
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追蹤率不足7成,部分患者未經肝硬化即罹患肝癌。專家指出,肝癌早期診斷率僅約4成,B肝藥物給付應比照…

減重手術連續出人命,是個案還是監管制度失靈?費用、風險、醫師倫理記錄:醫病資訊落差是癥結
高雄安泰醫院王姓醫師縮胃曠腸手術致兩死,顯示術前評估不足、私收費用、使用不明醫材及社群廣告等監管缺口。醫師、立法委員陳菁…

台灣每年中風破4萬人,中風「年輕化」的潛在隱憂:送醫流程不夠快、溶栓使用率僅6-10%
台灣每年逾4萬人中風,年輕化趨勢明顯,45歲以下患者占比高達15-20%。專家指出,中風送醫流程過慢、溶栓藥物使用率僅6…

青年健康不只是個人問題:年輕癌症、肝炎與中風防治政策將影響國家競爭力
2025青年健康論壇強調「青年健康=國力」,專家呼籲將癌症防治、偏頭痛、中風、肝炎等高風險疾病納入政策核心,推動以病人為…

不只熬夜會猛爆性肝炎:B肝控制不佳與濫用藥物也是風險因子,藥師點名5種常見爆肝症狀
熬夜會爆肝嗎?專家指出,熬夜本身不會直接導致「爆肝」,但若合併B型肝炎控制不佳,恐引發猛爆性肝炎。藥師提醒,胡亂服用中藥…

建立友善哺乳社會,減少人工哺乳環境衝擊: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呼籲「讓每位母親都能安心哺乳」
2025世界哺乳週以「優先考慮母乳哺育」為主題,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呼籲建立從孕期到育兒的支持「暖鏈」,讓母親安心親餵。…

沒錢更容易洗腎的「財務腎毒性」險境:南韓研究發現長期低收入與腎病變惡化有關
南韓研究顯示,長期低收入或收入波動的糖尿病患者,末期腎臟病(ESKD)風險顯著上升,形成「財務腎毒性」。經濟壓力不僅影響…

「不願被貼標籤」男性缺少攝護腺癌篩檢意識:台灣晚期攝護腺癌比例高達1/3,年輕病人也變多
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中發生率高,晚期患者占約三分之一。早期症狀常被忽視,專家呼籲男性出現排尿或性功能異常應盡早就醫。早…

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雪梨大學最新統合研究:日行7,000步降近5成死亡率,根本差異是「有動」與「不動」
最新發表於《刺胳針:公共衛生》的全球統合分析指出,每日步行7,000步即可帶來顯著健康效益,包含降低47%全因死亡率、3…

台灣為何肺腺癌風險高,特有突變「SBS22a」藏馬兜鈴酸風險痕跡,影響可能長達20年
美國NIH與《Nature》最新研究揭示,非吸菸肺癌與SBS22a基因突變密切相關,且九成病例集中於台灣,與曾廣泛用於中…

「得護理師得天下」:北榮自建大語言開發AI護理工具,每日減少4.5名護理師人力負擔,癌化給藥智慧作業領先國際
臺北榮民總醫院因應護理人力短缺與高齡化,自建「北榮腦」大型語言模型與AI護理系統,有效減輕護理人員負擔。包括一秒完成護理…

同儕、家庭、網路霸凌:台灣17%國高中生有重度憂鬱傾向,青少年「無聲痛楚」比例增
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急遽上升,包括憂鬱、焦慮、自傷、自殺念頭等「無聲痛楚」日益普遍。調查顯示,台灣兒少精神疾病終生盛…

腸泌素前世今生:從控糖減重到心血管保護,未來還可能應用脂肪肝治療?
腸泌素(GLP-1 RA)類藥物從治療糖尿病起步,發展至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甚至脂肪肝治療的新趨勢。腸泌素主要透過促進胰島…

RSV可1人傳5人:托嬰中心尤易群聚感染,疫苗資源稀缺恐成嬰幼兒免疫破口「離島不能等」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全球嬰幼兒感染疾病中最具威脅的病毒之一,對免疫尚未成熟的新生兒而言,感染後病情進展快速,輕則鼻…

運動5分鐘就能降血壓,台灣高血壓人口為何破500萬?高血壓無法只用運動逆轉
台灣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控制率卻僅約三成,年輕族群與各年齡層比例皆有所上升。心臟內科專家強調,高血壓防治應落實「S…

你的腎臟健康嗎?「早篩早治」逆轉洗腎之路:台灣透析新增人數連三年下降,UACR篩檢與SGLT-2給付強化國人腎臟健康
台灣積極應對慢性腎臟病(CKD),過去曾有「洗腎王國」之稱。 健保署與醫學界多年來推動多項照護計畫,如CKD、pre-E…

改善國人不健康餘命,積極邁向健康平權:醫師公會全聯會攜手產業龍頭,啟動臺灣「智慧醫療大聯盟」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2月24日宣布啟動「健康臺灣智慧醫療大聯盟」,攜手醫療、科技、金融等產業龍頭,致力提升基層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