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醫編輯室
諮詢專家|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院長 楊聰財醫師
體重體脂上升 不只是熱量問題而是初老警訊
身體過了一定年齡,很多青壯年開始出現體重上升,不少人為了減肥採取激烈手段,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若未正確理解身體代謝機轉與體重的關係,不只體重管理難以達標,更可能加速衰老。
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院長、精神醫學與公共衛生專家楊聰財醫師指出,變胖並非單純是「吃多動少」的結果,也是身體發出的「初老」警訊,初老是指一種身體機能開始衰退、健康亮起紅燈的綜合狀態,當身體的解毒與代謝功能因長期累積毒素而超載,即使外表看起來年輕,體內老化已加速發生。
楊聰財醫師進一步說明,體重與體脂的變化是「初老」最直接的徵兆之一,尤其是囤積在腹部或下半身的脂肪,會形成西洋梨般的體型,初老常見症狀包括:容易感到疲倦、精神不濟,即使充足睡眠也無法恢復,情緒波動大、易焦慮、失眠,憂鬱等等,而焦慮、憂鬱或長期壓力會使人尋求食物作為安慰或解脫,特別是高熱量、高糖、高脂肪食物,導致體重增加的惡性循環。
此外,代謝好壞會影響消化與排泄,當經常出現腹部脹氣、便秘、排便不順或腸漏(leaky gut syndrome)症狀,也會影響營養吸收與毒素排出,加重身體負擔。皮膚也是初老與代謝好壞的線索,楊聰財醫師提醒,肌膚暗沉、粗糙、加速出現細紋與斑點,或容易感冒、過敏、發炎反應頻繁等免疫力下降徵兆,都代表身體正在慢性發炎和毒素累積,更容易堆積脂肪。

「致胖因子」環境荷爾蒙、人工甜味劑與體重失衡
「現代人瘦不下來的真正源頭,遠不只是卡路里攝取與消耗的問題,很多環境荷爾蒙或者說『致胖因子』是脂肪累積的幫兇,卻容易被大眾忽視!」
楊聰財醫師說明,部份環境荷爾蒙被稱為「致胖因子」(Obesogen),是一種具有「親油性」的毒物,它們能輕易穿透由脂肪構成的人體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進而干擾人體的正常機能,致胖因子若不能被妥善代謝處理,身體就會進入「潛在肥胖程式」,產生各種不利影響包括:增加脂肪細胞、糖分代謝異常,弱化瘦體素、攻擊粒線體,甚至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引發暴飲暴食等異常行為。
然而,含有致胖因子的環境荷爾蒙,普遍存在於當代便利的生活型態中,楊聰財醫師指出,包括加工食品中廉價的基改玉米油或大豆油、防腐劑、色素、化學調味料、塑膠容器產生的雙酚A(BPA)、含有阿斯巴甜、蔗糖素的人工甜味劑、甚至是電子發票的感熱紙,都是人體接觸環境荷爾蒙最頻繁的途徑。

十大減重心法:不只減肥更是啟動身體重生
「我們不只是在『減肥』,更是啟動一場『身體的重生』,不只是為了找回健康的體態,更是從疲勞、焦慮、失眠中解脫,重拾身心靈的平衡與活力!」
楊聰財醫師建議,要真正解決情緒、代謝的肥胖根源,可採用十大健康減肥心法:一、日常生活應減少接觸致胖因子,優先選擇玻璃、陶瓷、不鏽鋼等容器,避免塑膠製品特別是加熱使用;二、 多吃原型食物,遠離加工食品、精製糖和人工甜味劑;三、 恢復腸道菌叢平衡;四、透過運動、曬太陽、營養均衡以活化粒線體;五、透過放鬆、冥想、良好睡眠,恢復大腦神經傳導物質正常運作。六、保持流汗,促進排毒;七、補充水分促進新陳代謝;八、減少電磁波(如將手機遠離枕邊);九、選擇成份天然的化妝品、清潔劑、染髮劑;十、主動學習,查證健康資訊,不輕易相信商業廣告。

現代人的體重與情緒、壓力環環相扣,甚至情緒控制不良就是一種「初老」警訊,提醒身體已經失衡。另一方面,情緒、壓力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讓飽足感機制無法正常運作,導致人們更傾向高油、高鹽飲食,也是許多人減重無法成功的潛在原因。楊聰財醫師強調,從體重管理找回健康是一場重生之旅,可以從每天一項小小的改變開始,從環境、生理到心理層面共同著手,才能解決造成肥胖與復胖的根源。
註一:阿斯巴甜雖然是低熱量或零熱量甜味劑,但許多文獻報告指出,阿斯巴甜會過度刺激胰島素和瘦體素的分泌。胰島素與糖分代謝有關,持續的高胰島素水平會增加脂肪囤積;而瘦體素負責調節食慾和代謝,當其功能被干擾,我們會更容易感到飢餓,最終導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