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奇美醫院推動「行動抗生素治療」運用創新醫材24小時滴注,免住院完成療程
台灣2025年邁入長照3.0,奇美醫院率先推動「在宅抗生素治療」,透過攜帶式輸注技術,讓病患不需住院也能完成靜脈抗生素療…

台灣髖部骨折率亞洲第一:骨質疏鬆症原因、症狀與藥物選擇,避免再次骨折與跌倒首重「關鍵部位」肌肉訓練
台灣髖部骨折率亞洲第一,骨質疏鬆症被譽為無聲殺手,對高齡者健康威脅甚鉅。其成因包括骨質流失、維生素D不足與老化,女性停經…

連續3天只睡4小時,心血管疾病相關蛋白質驟升:運動無法抵銷睡眠不足傷害,潛在社會成本破百億
瑞典最新研究指出,即使短短三天的睡眠剝奪,也足以引發心血管發炎相關蛋白質激增、擾亂代謝與內分泌節律。睡眠不足會損害大腦清…

台灣氣喘將近200萬人,依賴短效擴張劑進加護病房「不在少數」:抗發炎治療策略才是長期控制氣喘關鍵
台灣約有200萬名氣喘患者,其中5%屬於控制困難的嚴重型氣喘。過度依賴短效緩解藥可能導致夜間急性發作、甚至送進加護病房。…

「得護理師得天下」:北榮自建大語言開發AI護理工具,每日減少4.5名護理師人力負擔,癌化給藥智慧作業領先國際
臺北榮民總醫院因應護理人力短缺與高齡化,自建「北榮腦」大型語言模型與AI護理系統,有效減輕護理人員負擔。包括一秒完成護理…

心靈受傷才會無法控制體重與人生:解決內在匱乏與自我認同,克服「糖胖症」到走向「復瘦」
台灣近年糖尿病與肥胖問題嚴峻,「糖胖症」族群常受內在壓力與心理創傷影響,導致難以控制體重。部份糖胖症的肥胖問題其實與內在…

同儕、家庭、網路霸凌:台灣17%國高中生有重度憂鬱傾向,青少年「無聲痛楚」比例增
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急遽上升,包括憂鬱、焦慮、自傷、自殺念頭等「無聲痛楚」日益普遍。調查顯示,台灣兒少精神疾病終生盛…

腸泌素前世今生:從控糖減重到心血管保護,未來還可能應用脂肪肝治療?
腸泌素(GLP-1 RA)類藥物從治療糖尿病起步,發展至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甚至脂肪肝治療的新趨勢。腸泌素主要透過促進胰島…

RSV可1人傳5人:托嬰中心尤易群聚感染,疫苗資源稀缺恐成嬰幼兒免疫破口「離島不能等」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全球嬰幼兒感染疾病中最具威脅的病毒之一,對免疫尚未成熟的新生兒而言,感染後病情進展快速,輕則鼻…

運動5分鐘就能降血壓,台灣高血壓人口為何破500萬?高血壓無法只用運動逆轉
台灣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控制率卻僅約三成,年輕族群與各年齡層比例皆有所上升。心臟內科專家強調,高血壓防治應落實「S…

40歲後近距離閱讀困難,台灣人老花眼近1200萬:雷射手術成主流,詳細檢查是成敗關鍵
老花眼是因水晶體彈性與睫狀肌調節力隨年齡退化,導致近距離視物困難的自然現象,台灣約半數人口受影響。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

川普79歲健康報告出爐:血脂與心智功能「超乎預期」標準,關鍵在規律服用血脂藥
79歲的川普健康報告顯示,他透過規律服用Rosuvastatin與Ezetimibe兩種降血脂藥物,成功將LDL膽固醇從…

「前胸後背撕裂痛」主動脈剝離又急又快死亡率破5成:血管鈣化已是警訊,高血壓控制是第一要務
主動脈剝離是致命的心血管急症,死亡率逾五成,常因高血壓導致主動脈內層撕裂,形成假腔進而破裂。最危險的Type A型發生在…

「多成分運動」結合太極拳加健身課,多重用藥女性跌倒風險降29%,運動最好開始在失能前?
年長者跌倒主因是平衡感與肌力衰退。運動能有效降低跌倒風險,特別是結合平衡感訓練和足夠運動強度的計畫,例如太極拳與健身訓練…

嚴重經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更年期前後是補充荷爾蒙黃金時機:醫籲女性掌握健康自主權:勿視經痛為宿命
2025年「世界子宮內膜異位日」呼籲女性掌握健康自主,活動,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導致嚴重經痛的常…

「隱形殺手」卵巢癌年增1700人,吃避孕藥預防卵巢癌是利還是弊:亞洲女性更要注意巧克力囊腫,早期檢測卵巢癌仍待解決3大問題
卵巢癌因早期難發現,死亡率高且治療效果不佳,台灣每年新增約1700名患者。研究顯示,累積使用口服避孕藥5年可降低卵巢癌風…

你的腎臟健康嗎?「早篩早治」逆轉洗腎之路:台灣透析新增人數連三年下降,UACR篩檢與SGLT-2給付強化國人腎臟健康
台灣積極應對慢性腎臟病(CKD),過去曾有「洗腎王國」之稱。 健保署與醫學界多年來推動多項照護計畫,如CKD、pre-E…

天冷心臟「亂放電」,更容易心律不整?注意心跳數字警戒值:心跳過快、心跳過慢、心跳不規則症狀差異
天冷易誘發心律不整,特別是高齡者、三高患者及有心血管病史者需注意。心律不整分為心跳過快、心跳過慢及心跳不規則,可能引起心…

一個國家,兩種流感:疫苗搶打潮延燒,重症死亡卻7成未打疫苗,自備抗病毒藥物反而有抗藥性風險?
流感疫情升溫,重症及死亡病例中70%未接種疫苗,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幼兒、長者、慢性病患者)及一般民眾接種流感疫苗,以降…

改善國人不健康餘命,積極邁向健康平權:醫師公會全聯會攜手產業龍頭,啟動臺灣「智慧醫療大聯盟」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2月24日宣布啟動「健康臺灣智慧醫療大聯盟」,攜手醫療、科技、金融等產業龍頭,致力提升基層醫…

延緩洗腎26.6年!SGLT-2改善腎病變與心衰竭惡化 健保擴大給付範圍曝
台灣透析盛行率全球最高,每年新增 1.1 至 1.2 萬名患者,為減少洗腎人口並降低心衰竭風險,健保署自 2024 年 …

40歲前「早發」糖尿病變多關鍵是肥胖?從降糖、保護器官到體重管理,糖尿病治療轉變與未來
糖尿病患者持續增加,且發病年齡年輕化,40歲前「早發」糖尿病與肥胖息息相關。肥胖導致胰島素阻抗,使血糖控制困難,並增加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