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平權
  • 高齡之國
責任編輯:

「得護理師得天下」:北榮自建大語言開發AI護理工具,每日減少4.5名護理師人力負擔,癌化給藥智慧作業領先國際

臺北榮民總醫院因應護理人力短缺與高齡化,自建「北榮腦」大型語言模型與AI護理系統,有效減輕護理人員負擔。包括一秒完成護理紀錄、智慧翻譯輔助溝通、Smart Pump癌化用藥核對系統及181項全人衛教地圖,每日可減少相當於4.5名護理師的工時,並提升照護安全與效率。為保障資安,所有系統在自營「北榮一號雲」內落地開發與運行,防範個資外洩。結合資訊與護理專業,率先建構國際領先的智慧護理系統,也透過改善工作條件與招募策略,展現對護理師的支持,打造「有護士才有未來」的醫療友善環境。
臺北榮民總醫院因應護理人力短缺與高齡化,自建「北榮腦」大型語言模型與AI護理系統,有效減輕護理人員負擔。包括一秒完成護理紀錄、智慧翻譯輔助溝通、Smart Pump癌化用藥核對系統及181項全人衛教地圖,每日可減少相當於4.5名護理師的工時,並提升照護安全與效率。為保障資安,所有系統在自營「北榮一號雲」內落地開發與運行,防範個資外洩。結合資訊與護理專業,率先建構國際領先的智慧護理系統,也透過改善工作條件與招募策略,展現對護理師的支持,打造「有護士才有未來」的醫療友善環境。

攝影|採訪|撰稿|郭家和

少子化趨勢護病比惡化 得護理師者得天下

台灣長期以來面臨護理人力短缺的困境。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領有執照的護理人員約 31 萬人,但實際執業人數約為 19 萬 24 人僅佔六成。面對全球護理人力嚴重短缺,導入智慧醫療與AI科技以減少護理工作負擔是重要趨勢。臺北榮民總醫院曾令民副院長指出,護理師是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支柱,在護病比數值惡化及台灣少子化趨勢下,即使有再頂尖的醫師團隊,若缺乏完善的護理人力,無法提供全方位的醫療照護。所謂「得護理師得天下」確實不為過。

「台灣2025年起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超過20%,出生率更是亞洲最低僅高於日本,尤其疫情期間的高度就醫壓力,造成許多護理師產生職場倦怠,改善護理師們的作業負擔刻不容緩!」

曾令民副院長強調,臺北榮總照顧相當多重症患者,深刻體認護理人力的重要性,因此投入大量資源發展智慧醫療,包括在北榮一號雲建構專屬的大語言模型,提供一秒完成護理紀錄、智慧输液泵癌化用藥核對、多重語言的精準即時編譯以及全人護理指導的智慧照護地圖,將有效減少護理師的行政作業負擔,維持高品質的病患照護。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指出,護理師是醫療體系的關鍵支柱。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導致護病比惡化,若無健全護理人力,將難以維持醫療品質。北榮投入自建大型語言模型,開發AI工具如智慧紀錄、一秒完成輸液核對與多語言溝通,以減少護理師行政負擔,強化病患照護。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指出,護理師是醫療體系的關鍵支柱。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導致護病比惡化,若無健全護理人力,將難以維持醫療品質。北榮投入自建大型語言模型,開發AI工具如智慧紀錄、一秒完成輸液核對與多語言溝通,以減少護理師行政負擔,強化病患照護。攝影/郭家和

北榮發展護理科技減少護理負擔 有護士才有未來

「如同2025年護士節的倡議『有護士才有未來』,過去只依賴護理師的熱情和汗水來支撐繁重的工作,現在我們更要關懷護理師的健康和福祉,才能保障全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

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柳青青主任表示,運用AI與智慧醫療工具發展護理科技的關鍵,是必須符合臨床上的照護需求,包括輔助護理紀錄書寫、解決外籍照護者的雙向翻譯,以及化療藥物等給藥核對系統。尤其是運用智慧輸液幫浦癌化給藥,對照最先進的美國大部分仍採用人力核對,北榮已經能做到人機核對的快速流程,大幅減少過去癌化給藥需要雙人核對的護理工時。

柳青青主任指出,除了導入智慧科技作為硬體工具,有效減輕現有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提升照護效率與安全。同時因應每年度2-3月自願退休潮,積極展開多元、新創的招募活動,包括自辦招募博覽會以及院區、宿舍導覽,並持續優化工作環境與增加獎金等方式,展現對護理師的重視與實際支持。

每日節省4.5名護理人力 智慧輸液幫浦輔助癌化給藥

目前臺北榮總已運用智慧醫療與AI工具建置4項智慧護理應用並取得良好成果。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黃子珍督導長說明,首先是「AI輔助護理紀錄書寫」,利用院內自建的「北榮腦」大型語言模型,結合資訊室研發系統,護理師只需一指操作,即可快速生成護理紀錄。以入院紀錄為例,由原本平均7.5分鐘縮短至1分鐘,每日約可節省相當於4.5名護理師的工作量。

第二項為「語音輸入與即時翻譯」,透過iSmart APP導入語音辨識與多語翻譯技術,支援中英文夾雜與醫療專業用語,並具「回譯」功能,顯著強化與外籍病患及家屬的溝通成效。

第三項是「智慧輸液幫浦輔助癌化給藥」。自2013年起,北榮即導入人機核對系統,並於2024年全面升級為Smart Pump智慧型輸液幫浦,實現醫囑、調劑與給藥的閉環管理,提升用藥安全並減少雙人核對負擔,臨床作業便利性與智能性大幅降升。

最後是「全人護理指導智慧地圖」,建構181個以病人為中心的衛教主題地圖,協助護理師掌握病人四大照護面向,提供即時、完整的指導內容,落實全人健康目標,同時有效降低衛教壓力。

北榮護理部主任柳青青指出,智慧護理科技須以臨床需求為核心,包含輔助紀錄、翻譯與化療給藥。相較美國仍多依賴人工核對,北榮已實現癌症用藥人機核對,降低工時並提升用藥安全。同時採取多元招募策略、改善工作條件及提供獎勵機制,以展現對護理師的支持與重視。
▲北榮護理部主任柳青青指出,智慧護理科技須以臨床需求為核心,包含輔助紀錄、翻譯與化療給藥。相較美國仍多依賴人工核對,北榮已實現癌症用藥人機核對,降低工時並提升用藥安全。同時採取多元招募策略、改善工作條件及提供獎勵機制,以展現對護理師的支持與重視。攝影/郭家和

單日駭客攻擊170萬次 北榮一號雲直接落地保障個資

資安防護是智慧醫療發展中的重要議題,曾令民副院長指出,北榮伺服器每天遭受超過170萬次的駭客攻擊,為確保病人資訊安全,所有開發作業都在「北榮一號雲」上落地完成,是與其他依賴外部雲的最大差異,包括AI輔助護理紀錄和語音辨識系統都是使用臺北榮總落地的北榮腦(TVGH Brain)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透過北榮自己的資料調教,開發出適合北榮的AI護理紀錄,而且在本院資訊室建置的北榮一號雲上運行,可確保病人個資不會外流。

智慧輸液幫浦也是由資訊工程師、護理部、藥學部和醫療團隊共同合作開發的臺北榮總專屬模組,以符合院內照護流程且保留擴充空間,未來將應用於其他高危險治療藥物的給藥與照護,實現全院、全護理站、全落地的目標。

沈青青主任強調,護理資訊從早期的表單電子化、行動裝置應用,到如今導入AI語言模型與智慧設備,都是為了打造更安全、精準、快速的臨床照護環境,臺北榮總護理部持續將科技護理導入臨床照護,減輕臨床護理師的工作負荷。

臺北榮總打造自建AI「北榮腦」與智慧護理系統,透過自動紀錄、語音翻譯、癌化用藥核對及衛教地圖,每日可減少4.5名護理人力負擔。所有系統落地於「北榮一號雲」,確保資安無虞。結合科技與人本,實踐「有護士才有未來」。
▲臺北榮總打造自建AI「北榮腦」與智慧護理系統,透過自動紀錄、語音翻譯、癌化用藥核對及衛教地圖,每日可減少4.5名護理人力負擔。所有系統落地於「北榮一號雲」,確保資安無虞。結合科技與人本,實踐「有護理師才有未來」。攝影/郭家和

截至2023年底,台灣持照護理人員逾31萬人,實際執業僅約19萬,占比六成。面對高齡化與人力短缺挑戰,臺北榮總自建「北榮腦」AI系統,整合護理紀錄、智慧翻譯、藥物核對與181項衛教地圖,每日可減輕約4.5名護理師工時,提升照護效率。
用行動支持我們持續提供優質內容!
醫學會提出「運動前篩檢程序」,根據有無運動習慣以及是否有共並有高血壓併發症(視網膜併變、左心室肥大等)建議在進行鍛鍊計畫之前先諮詢自己的運動醫學醫師。
贊助 未來 ▪︎ 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