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郭家和
嚴重經痛盛行率超過4成,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主因?
女性經痛的歷史幾與人類文明同等悠遠,但經痛卻不應該是女性「理所當然」的宿命。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黃泓淵醫師出席「世界子宮內膜異位日」活動指出,最嚴重的經痛可能會造成下腹部如受重物撞擊,甚至蔓延至後背引起腰痠背痛,嚴重經痛盛行率高達45%-95%之間,對女性健康影響重大,其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應存在於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如卵巢、輸卵管、子宮肌肉層、腸道甚至更遠的器官。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會受到荷爾蒙週期的影響,發生增生、剝落和出血,但無法像正常月經一樣排出體外,長期下來可能引起發炎反應、沾黏、囊腫(如俗稱的巧克力囊腫)等問題,進而導致嚴重的經痛、性交疼痛、慢性骨盆腔疼痛,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黃泓淵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影響堪稱「無遠弗屆」,可能與血液循環系統有潛在關連,再加上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不易,從疾病發生到確診往往需要 7 到 10 年的時間,目前診斷率約僅有20%-30%,呼籲女性朋友們,不要輕忽持續性或逐漸加重的經痛,以及性交疼痛、排便疼痛等症狀及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與評估。

口服避孕藥與荷爾蒙治療能改善經前症候群?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孟興指出,通常月經來潮前常見一系列身心不適的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與月經週期中荷爾蒙的波動息息相關,尤其是在排卵後黃體素分泌增加,以及月經即將來潮前黃體素下降的階段。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因人而異,可能包括情緒煩躁、焦慮、憂鬱、乳房脹痛、腹脹、體重增加、長痘痘等。另外,女性在不同階段面臨的婦科問題也有差異,可分為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以及停經後四階段:
- 青春期 (約 13-18 歲): 此階段女性身體因荷爾蒙變化而快速發育,初經來潮是重要的生理里程碑 。規律的月經週期逐漸建立,但部分女性可能出現經痛、月經不規則或經血量過多的情況 。家長應關注青少女的月經狀況,若有異常應及早就醫 。
- 生育年齡 (約 18-45 歲): 這是女性最具生育能力的階段,規律的月經週期是重要的生理特徵 。然而,此階段也可能面臨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婦科疾病的威脅,這些疾病可能導致經痛加劇、經血量異常、不孕等問題。此外,若無生育計畫,避孕也是此階段女性重要的健康議題 。
- 更年期 (約 45 歲至停經後): 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荷爾蒙分泌減少,月經週期開始不規則,直至完全停止 。更年期可能伴隨熱潮紅、盜汗、失眠、情緒波動、陰道乾澀等不適症狀 。,更年期症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若影響生活品質,可考慮荷爾蒙補充療法等方式來緩解 。
- 停經後 (約 50 歲以後): 卵巢功能完全停止,女性荷爾蒙處於低水平 。此階段女性較易發生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與荷爾蒙缺乏相關的健康問題 。建議,停經後女性應更加注重健康檢查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以維持身體機能。
吳孟興醫師說明,避孕藥與荷爾蒙補充在女性生育規劃與健康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口服避孕藥能幫助規律月經週期、緩解經痛、改善經血過多和青春痘。複合性口服避孕藥含雌激素和黃體素,透過抑制排卵避孕,並有改善青春痘等額外效益。單純黃體素避孕藥則在不適合使用複合型時使用。緊急事後避孕應在無保護行為後盡快服用。他提醒選擇避孕方式應諮詢醫師,並強調安全期並不可靠。
此外,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卵巢庫存」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 (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 數值,也是女性健康自主的重要關鍵。吳孟興醫師解釋,AMH 是卵巢卵泡分泌的一種荷爾蒙,直接反映卵巢中卵子的庫存量,AMH 數值越高,代表卵子庫存量越豐富,反之則表示卵子庫存量較少。
現代女性面臨多元社會角色與職涯發展,更需及早考量生育計畫。吳孟興醫師舉例,進入30 歲左右如果AMH 偏低,可能意味生育年限較為有限,應及早考慮生育計畫或進行凍卵等生育保存措施,若AMH數值偏高,也可提早警覺是否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並採取適當治療。

更年期前後是補充荷爾蒙黃金時機
女性的平均壽命顯著延長。台灣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約在 51 歲左右,停經後的歲月可能長達數十年。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兼生殖醫學科主任蔡永杰醫師指出,更年期最主要的生理變化是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導致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荷爾蒙的缺乏可能引起一系列更年期症狀,如月經不規則、熱潮紅、盜汗、失眠、情緒不穩、皮膚乾燥、陰道乾澀、骨質疏鬆等。
「停經十年之內,50-60 歲是補充荷爾蒙的黃金時間」。蔡永杰教授教授解釋,在這段時間補充低劑量的女性荷爾蒙,有助於預防停經後常見的骨質疏鬆症和心血管疾病。他比喻,如果在血管還沒有明顯硬化阻塞前補充荷爾蒙,就像在水管還乾淨的時候保養,效果會更好。
許多女性對於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存在疑慮,最主要的擔憂是與乳癌的關聯。蔡永杰醫師說明,乳癌的發生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雖然某些乳癌細胞可能帶有荷爾蒙接受器,但並非所有乳癌都與荷爾蒙直接相關。此外,研究也顯示,口服避孕藥(其中含有荷爾蒙)反而有助於預防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
蔡永杰醫師強調,是否適合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需要由專業醫師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家族病史(尤其是乳癌、血栓等)、以及停經症狀的嚴重程度進行綜合評估。當然,並非所有女性都適合補充荷爾蒙,如有乳癌家族史或其他不適合補充荷爾蒙的婦科疾病者。對於不適合荷爾蒙補充的女性,也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度運動(特別是負重運動)、補充鈣質和維生素 D,以及中醫藥、針灸、冥想等輔助療法來緩解更年期症狀。
蔡永杰醫師提醒,女性勿將事後避孕藥作為常規避孕方式。事後避孕藥含有高劑量的黃體素,可能擾亂月經週期,長期或頻繁使用對身體健康恐有負面影響,且無法保證百分之百避孕。正確的做法是採取事前避孕措施,如適合自身荷爾蒙情況的口服避孕藥或正確避孕使用的醫材器械。
周期性血便、血尿,當心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蔡英美進一步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就像「俏皮的小孩」,原本應該待在子宮腔的內膜組織「離家出走」到其他地方生長。最常見的定居地點是卵巢,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瘤,也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它也可能跑到子宮肌肉層,造成子宮肌腺症,甚至蔓延到腸子、膀胱、肺部、腦部等全身各處。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影響並不限於腹腔,蔡英美醫師說明,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瘤)可能與卵巢癌症有關聯,臨床上常見的特徵包括性交疼痛、月經期間容易腹瀉或有裡急後重感,另外,也可能造成周期性的血便、血尿甚至周期性的咳血,也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孕症女性當中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比例高達30%至35%,
蔡英美醫師解釋,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異位組織易引起沾黏和結構扭曲,影響卵子的排出和受精;也可能釋放各種發炎物質,影響卵子品質和胚胎著床。一旦在卵巢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也可能直接減少卵巢的健康組織,降低卵子庫存量。
目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主要依賴病史、骨盆腔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核磁共振)。目前已不將侵入性的腹腔鏡作為診斷工具,而是根據臨床症狀和影像學結果進行診斷。治療方面包括藥物治療(如口服黃體素、GnRH 類似物、止痛藥)和手術治療。尤其是對於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應尋求具有生殖專長的醫師進行保守性手術,以減少對生育能力的影響,尤其應盡量避免重複手術。

經痛不是「忍一忍就過了」 善用一分鐘經痛評估表
為鼓勵女性掌握身體自主權並瞭解正確婦科知識,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在今年(2025)3月舉辦「妳為自己發聲了嗎?」女性健康倡議活動。希望提醒女性瞭解經痛、子宮內膜異位症與更年期等健康問題並不是「忍一忍就過了」,呼籲女性重視自身健康,不再忽視疼痛源頭。
除了子宮內膜異位性衛教講座,今年度亦舉行「Anything But Normal」攝影展,以影像傳遞女性健康故事,提醒女性勿將經痛視為理所當然。攝影展包含「全球健康趨勢區」、「金句呼籲區」與「勇敢發聲區」三大主題。並提供維他命C試飲,提醒女性注意日常飲食,攝取均衡營養。
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加上不婚、晚育趨勢,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女性生活品質影響重大。台灣拜耳及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共同呼籲,女性勇敢傾聽自己的身體,不讓疼痛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並在需要時主動尋求醫療協助。可透過「一分鐘經痛評估表」瞭解自身的疼痛狀況,及早尋求適合的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