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醫編輯室
RSV高齡化威脅升溫 高齡慢病每6位住院有1人死亡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過去被視為「嬰幼兒的呼吸道殺手」,台灣最新臨床研究揭示,高齡族群同樣深受威脅。由五大醫學中心聯手進行的首項RSV高齡患者研究指出,RSV對高齡慢病患者威脅不可小覷,院內感染率高達17.8%,50歲以上感染RSV的住院者中,每六位就有一位死亡,致命風險遠超過多數人想像。
臺北榮總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林邑璁醫師指出,RSV對高齡者的威脅其實不亞於流感,其肺炎與重症風險更高出近三倍。RSV具高度傳染力,透過飛沫與接觸擴散,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但對慢性病患者可能迅速惡化為呼吸衰竭。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民眾應建立對RSV的正確認知尤其是可能影響長輩重症風險。
96%高齡患者伴隨慢病 住院風險是一般人2到10倍
根據亞太地區資料,每500位60歲以上長者中,就有一位因RSV感染而住院。研究顯示,高達96%的高齡住院患者伴隨至少一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薛博仁院長指出,慢病患者感染RSV後,住院風險是一般人的2到10倍,更容易誘發原有疾病惡化。其中近半患者同時發生其他感染,院內死亡率高達17.8%,主因即為呼吸衰竭。
RSV不僅導致病情急遽惡化,也造成龐大醫療資源負擔。患者平均住院15天,三成四需要進入加護病房,每年相關醫療支出高達新台幣10億元,對高風險族群與醫療體系都是潛在威脅,面對RSV首要之道仍是預防勝於治療。

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可接種RSV疫苗 預防重症、減少住院
RSV尚無特效藥,治療以支持性照護為主,接種疫苗成為現階段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根據台灣食藥署核可與多項醫學會建議,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與75歲以上長者均可接種RSV疫苗。林邑璁主任強調,疫苗能顯著降低感染與重症機率,尤其能減少長照機構群聚感染的發生。
長照中心住民多為高齡慢病者,是RSV的最大受害族群。研究指出,這類族群感染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高達七成。除接種疫苗外,應落實勤洗手、加強環境消毒、避免前往人潮擁擠場所,即能有效減少病毒傳播,尤其在秋冬RSV肆虐之際更應加強防疫。
出現感冒久不癒、呼吸困難、喘鳴聲等症狀立即就醫
RSV的傳染速度快、潛伏期短,不僅威脅高齡者,也會造成家庭與長照機構的連鎖感染。醫師呼籲,家屬應警覺長者出現感冒久不癒、呼吸困難、喘鳴聲等症狀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若家庭成員出現咳嗽或發燒,也應避免與長者近距離接觸,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此外,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約有13,000名長者因RSV住院,平均死亡率持續攀升。隨著疫苗問世與臨床證據累積,RSV防疫應與流感並列為全民呼吸健康重點。除了流感與新冠肺炎,RSV亦應納入秋冬呼吸道疾病整合防疫政策中,針對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建立完整的疫苗接種與通報監測。未來如能透過公費補助與基層醫療推廣,提高疫苗覆蓋率,更可減少重症與死亡並降低醫療資源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