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齡之國
責任編輯:

從排卵針壓力到胚胎品質焦慮:臺灣夫妻備孕三大難關,伴侶支持與跨團隊打造個人化療程

三位女性專家於人工生殖與試管嬰兒補助座談會上發表看法,分享備孕壓力、取卵數與胚胎品質等議題。
臺灣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面臨不孕,女性首胎平均生育年齡達31.7歲。政府自110年起推動「試管嬰兒擴大補助」,助誕近3萬名新生兒。備孕三大挑戰包括排卵針壓力、取卵數不如預期及胚胎品質焦慮。專家建議以個人化療程、跨團隊協作與伴侶支持,減少身心壓力,並善用多胎及二次嘗試補助,提高成功率。

文/郭家和

臺灣女性31.7歲生第一胎 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未來方向

台灣少子女化已成為「國安危機」,台灣約每七對就有一對是不孕夫妻,人工生殖補助計畫將研擬延續辦理。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目前台灣女性第一胎平均生育年齡為31.7歲,相較20年前的27.7歲足足延後5歲,為應對少子化挑戰,國健署110年度起推動「試管嬰兒擴大補助計畫」,迄今超過13萬對夫妻通過審查,成功誕下29,700多位新生兒,並促成 2,000 多對夫妻申請第二胎補助、600 多名第二胎寶寶誕生,甚至有夫妻完成第三胎申請,顯示政策對多胎生育的鼓勵作用明顯。

魏璽倫副署長表示,未來人工生殖補助將從三大面向精進改善,包括鼓勵年輕化參與(年齡越輕補助越高)、加碼多胎補助(第二、第三胎額外支持)以及提高成功機會(首次失敗者第二次嘗試可獲得補助)。希望以更靈活的資源配置提升整體生育率。

除了經濟支持,國健署也積極提升服務品質與衛教知識普及,魏璽倫副署長強調,全台有103家人工生殖特約機構共同合作,幫助所有想生育的準爸爸、準媽媽評估最佳生殖方式,魏璽倫表示,政府是有意願生育夫妻的經濟後盾,但真正的後援需要家庭成員與社會的共同支持。

排卵壓力、取卵數目、胚胎品質不佳:備孕三大難關最勸退

由於國人高齡晚婚趨勢,而懷孕率在34歲之後明顯下降,造成許多夫妻面對不孕難題。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會黃貞瑜醫師表示,根據學會最新針對154名男女國人調查結果顯示,在人工生殖療程三階段最令夫妻產生放棄念頭的三大挑戰包括:排卵刺激身心壓力大、取卵數目不如人以及胚胎無法順利培養植入。

根據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會黃貞瑜醫師表示,學會最新針對154名男女國人調查結果顯示,在人工生殖療程三階段最令夫妻產生放棄念頭的三大挑戰包括:排卵刺激身心壓力大、取卵數目不如人以及胚胎無法順利培養植入。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會黃貞瑜醫師指出,排卵針需要定時施打,現代女性工作繁忙,職場環境對備孕族群未必友善,卵巢反應較佳的女性,容易在施打排卵針後因雌激素上升出現頭痛、腹脹、解便不適等副作用

備孕難題1:排卵針施打壓力與身體不適

超過九成女性難以克服自行施打排卵針的心理壓力,約 45% 女性因自行施打感到心理壓力,另有 45% 因工作繁忙導致施打不便。部分女性在卵巢刺激期間會出現頭痛、下腹脹痛等不適。黃貞瑜醫師指出,排卵針需要定時施打,現代女性工作繁忙,職場環境對備孕族群未必友善,再加上卵巢反應較佳的女性,容易在施打排卵針後因雌激素上升出現頭痛、腹脹、解便不適等副作用,都對女性的身、心造成一定壓力。

備孕難題2:取卵數量不如預期心理打擊

調查顯示,高達46.1%的夫妻擔心取卵數量相較其他人少,當中有近半數因為娶卵數量比其他人少而產生想放棄念頭,林口長庚醫院生殖中心主任級醫師吳憲銘指出,並不是打越多針、荷爾蒙越高、取越多卵就越好,過度刺激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且高荷爾蒙環境對子宮著床不利。備孕期間應及時與醫師、醫檢師及諮詢師溝通,設計個人化療程,降低不適並提升效果。

備孕難題3:胚胎培養與品質焦慮

不少夫妻因網路資訊誤導,認為若無法養到第五天囊胚,或囊胚等級不高,就幾乎沒有成功機會,調查顯示57.1%夫妻擔心胚胎無法培養到D5階段。吳憲銘醫師強調,雖然較優質胚胎懷孕率可達 69%,但中等以下胚胎也有約 40% 機率成功,「中段班還是可以出人頭地。黃貞瑜醫並補充,科學界對胚胎分級尚無百分百評定標準,透過醫師、諮詢師、胚胎師組成的團隊會共同優化胚胎培育,提供專業解釋與心理支持,鼓勵夫妻持續嘗試。

00002
透過醫師、諮詢師、胚胎師組成的團隊會共同改善胚胎培育,提供專業解釋與心理支持,鼓勵夫妻持續嘗試。

取卵數過多活產率未必更高 伴侶給與心理支持後援更重要

「從調查中可以發現,排卵刺激是準爸媽們最容易放棄的階段,有任何不適趕快反映給醫護團隊,都可以調整療程降低不舒服!」

吳憲銘醫師表示,目前排卵刺激以注射型性腺刺激素為主流,包括高純度尿液製劑、倉鼠細胞基因工程合成製劑,以及人體細胞株基因工程製劑等,會根據病人的身體數值(如AMH)評估合適的排卵刺激與劑量,以達最佳取卵與培養效果。另外,研究顯示取卵超過15顆活產率反而起伏不定,通常8-15顆就能篩出良好囊胚的選擇,呼籲爸媽們勿過度糾結取卵數,徒增心理壓力。

黃貞瑜醫師強調,備孕過程並不孤獨,適時諮詢醫師、諮詢師、胚胎師,醫療團隊會根據專業經驗給予最佳建議。此外,伴侶參與對女性影響重大,學會今年度推出線上遊戲「找到你樂孕尋寶後援隊」讓先生們可以深入體會備孕情境與衛教知識。即使取卵不順,也不要太早放棄,仍有政府補助支持等後援協助,甚至可以爭取二次機會在試管療程中順利「尋寶」。

用行動支持我們持續提供優質內容!
《未來醫 Med Times》是一個由記者、編輯與專業醫護人員共同打造的獨立平台,為了讓理性與透明的知識力量得以延續,我們需要你的實際支持。邀請你小額贊助一起幫助無廣告醫藥媒體的永續發展。
贊助 未來 ▪︎ 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