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醫編輯室
老化不是命定!2,400名長者15年追蹤揭飲食與疾病累積息息相關
「每天吃什麼,決定會不會多病纏身」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表於《Nature Aging》的15年追蹤研究,分析2,400多名長者的飲食與健康狀況,發現長期遵循健康飲食(蔬菜、水果、全穀、堅果、豆類及不飽和脂肪),能延緩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等慢性病的累積;相反地,偏重紅肉、加工肉、精緻澱粉與含糖飲料的「發炎飲食」,則加速疾病惡化。
該研究第一作者Adrián Carballo-Casla博士強調:飲食對於老化過程中「多重慢性病」的發展有關鍵影響,高齡化社會更應提倡人們關注每日三餐的內容組成。
飲食差一點,疾病差很大!健康飲食延緩心血管與失智風險
研究比較了四種飲食模式,其中三種為健康導向:以腦部健康為主的MIND飲食、符合慢性病預防原則的替代健康飲食(AHEI)、以及改良型地中海飲食(AMED),皆強調蔬果、全穀、堅果與少油少肉;另一種則是以紅肉、精緻澱粉與含糖飲料為主的「經驗性飲食發炎指數」(EDII),偏向紅肉、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
結果顯示,健康飲食組的長者在心血管與失智方面的疾病累積顯著減緩,但對於肌肉骨骼疾病幫助有限。共同第一作者、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Adrián Carballo-Casla 指出,飲食對高齡人口慢性病的影響可能超出想像,健康飲食能延緩疾病發展,發炎飲食則加速惡化。該研究宣稱這是首次從長期、整體觀點證明飲食與多重慢性病之間的關聯。

「飲食就是慢病開關」 應依年齡與背景精準調整
研究圖隊表示,這項研究並不只是提醒進入中年後應該「吃得健康」,更強調精準營養的重要性。下一步將針對不同年齡、性別、社會心理背景及慢性病狀態的長者,提出更具針對性的飲食建議。Carballo-Casla博士指出,初步研究結果說明,飲食能決定疾病如何隨年齡累積,下一步就是找出哪些族群最能受益,並提供更精準的建議。未來飲食衛教除了基本的「少油少鹽少糖」之外,需要進一步個人化健康狀態規劃飲食內容,尤其是讓高風險族群能從飲食開始扭轉健康惡化的途徑。
健康飲食延緩疾病風險累積
包括台灣等已開發國家都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與心血管疾病成為社區健康的重大威脅。從瑞典的長期研究來看,健康飲食是延緩疾病風險累積的天然方法。日常可優先選擇蔬菜、水果、全穀、豆類、堅果與橄欖油等好油脂,減少紅肉、加工品與含糖飲料,並搭配規律運動與社交互動,全面降低老化風險。若能從中年甚至更早開始調整,將能有效減少失智與慢姓病的衝擊。
Dietary patterns and accelerated multimorbidity in older ad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