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齡之國
責任編輯:

突然中風元兇是心房顫動,血栓流入腦部風險高五倍:同時出現神經症狀與腎功能異常務必及早警覺

亞東醫院舉辦2025世界心臟日活動,醫療團隊共同宣導心臟守護與預防心房顫動、ATTR-CM的重要性
亞東醫院響應2025世界心臟日,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講座,提醒民眾提早識別心房顫動與ATTR-CM等隱形心臟疾病。醫師指出,心悸、手麻、喘等小症狀可能是心臟警訊,若及早檢測與治療,可有效預防中風與心衰竭,守護心臟健康。

文|未來醫編輯室

心悸、頭暈以為是勞累 突然中風元兇是心房顫動

心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第二大死因,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後,更是國人重要健康議題。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提醒,許多患者將心悸、頭暈、走路容易喘等症狀歸咎於年紀大、體力差,卻因此錯失黃金治療期。68歲的吳先生三年前常感心悸、頭暈,以為是勞累,直到突然中風才發現元兇是「心房顫動」,差點就此失去行動能力。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會使血液滯留於心房形成血栓,若血栓流入腦部,將造成腦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以上。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恆旭提醒:許多病人等到出現明顯症狀才求診,往往已錯過可逆轉的關鍵時刻。亞東醫院呼籲民眾警覺身體異狀,早期檢測、規律追蹤,是預防心臟病與中風的第一步。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林恆旭醫師說明心房顫動對中風風險的影響,提醒民眾及早檢測與治療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林恆旭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若未妥善治療恐導致血栓與中風,呼籲民眾出現心悸、頭暈應盡早就醫。

手麻、氣喘竟是心臟病 ATTR-CM藏身神經症狀,早期診斷是關鍵

除了心律不整,亞東醫院團隊也揭露另一種被誤診最多的心臟病即「成人型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沉積性心肌病變」(ATTR-CM),係由異常蛋白沉積於心肌,導致心臟肥厚、收縮功能下降,甚至引發心衰竭。65歲的李女士多年手麻,曾接受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卻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與心律不整。經進一步檢查搭配基因分析,才確診為ATTR-CM。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張藝耀醫師表示,ATTR-CM典型表現為『三心兩異』包括心律不整、心肌肥厚、心衰竭,加上神經病變與腎功能異常。若能早期辨識並使用新世代標靶治療,可有效延緩病情惡化。若同時出現神經與心臟症狀,應盡早接受專業評估。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藝耀主任說明ATTR-CM心臟澱粉沉積症的典型症狀與治療重點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藝耀主任說明ATTR-CM心臟澱粉沉積症的典型症狀與治療重點

新口服抗凝劑搭配精準檢查 心房顫動患者免於中風危機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指出,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劑能有效降低心房內血栓形成與中風風險,為心房顫動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林恆旭醫師強調,新型藥物能穩定心律、減少突發中風事件,同時避免傳統華法林需長期監測的限制。除藥物外,定期進行心電圖與心臟影像檢查有助於追蹤心肌變化,提早發現異常。許榮城主任提醒,心臟病不會一夕發作,它往往早有警訊。建議民眾建立心臟健康檔案,掌握個人風險指標。未來亞東醫院將持續結合基因檢測與心臟影像分析,推動心血管疾病精準醫療,不僅延壽更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許榮城主任強調心臟病早期警訊與新世代抗凝血劑的重要性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許榮城指出,心臟病不會一夕發作,疲倦、心悸或頭暈等都是早期警訊。定期心電圖檢查與使用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劑,有助預防中風並維持心臟穩定。

心臟病非老年人專屬 不良習慣升高年輕族群風險

響應2025世界心臟日,亞東醫院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系列講座,從臨床案例出發,帶領民眾了解心房顫動與ATTR-CM的早期警訊。亞東醫院副院長林子玉表示,很多人覺得心臟病是老年人的事,但不良生活習慣正讓年輕族群風險升高。民眾應培養健康生活模式,主要原則為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控制三高、戒菸限酒,並定期進行血壓與心律檢查。亞東醫院也將透過線上衛教資源與社區合作,深化社區心臟健康教育,提醒國人心臟沒有「備用品」,唯有早期預防與持續關注,才能遠離中風及心衰竭等重大心臟威脅。

亞東醫院副院長林子玉提醒民眾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從日常預防心臟疾病
亞東醫院副院長林子玉表示,心臟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良生活習慣讓年輕族群風險升高。他呼籲民眾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定期檢查,守護心臟健康。
用行動支持我們持續提供優質內容!
《未來醫 Med Times》是一個由記者、編輯與專業醫護人員共同打造的獨立平台,為了讓理性與透明的知識力量得以延續,我們需要你的實際支持。邀請你小額贊助一起幫助無廣告醫藥媒體的永續發展。
贊助 未來 ▪︎ 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