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真相
  • 高齡之國
責任編輯:

從「症狀控制」邁向「改變病程」,阿茲海默症標靶藥物新藥問世:黃金治療期介入是關鍵

台灣失智症專家於記者會呼籲及早診斷與標靶治療,守住阿茲海默症患者自主
台灣失智症人口快速攀升,阿茲海默症占比逾六成。2025年台灣取得新型抗類澱粉蛋白標靶治療藥物,臨床證實可清除大腦毒性斑塊,延緩病程惡化,為二十年來重大突破。專家提醒,掌握輕度認知障礙黃金治療期、及早精準診斷,才能守住自主生活,降低家庭與社會照護負擔。

文|未來醫編輯室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失智症人口恐飆破68萬

台灣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數逐年增加。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2024年全台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35萬人,佔同齡人口近8%,預估到2041年恐將逼近68萬人。失智症中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1,占比超過六成。令人振奮的是,今年台灣正式取得新型抗類澱粉蛋白標靶治療(Amyloid-Targeted Therapy, ATT)的藥物許可,臨床首次證實能有效清除腦內「毒性蛋白」,延緩疾病進展,為病友與家屬帶來二十年來首度的治療曙光。此突破象徵阿茲海默症治療,正從「症狀控制」邁向「改變病程」的新時代。

輕忽警訊延誤3.5年 早期診斷把握治療契機

阿茲海默症早期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導致診斷延誤。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指出,許多病友出現記憶力減退、方向感變差或情緒起伏時,往往拖到症狀影響生活才就醫,平均延誤時間達3.5年。2目前國際將阿茲海默症分為六期,其中第3期「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關鍵轉折點,每年約10%至15%的患者會惡化為失智症3。若能在輕度認知障礙階段及早介入,才有機會透過標靶治療延緩病程惡化,守住病友的生活自主權。

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理事長座談畫面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指出,許多病友出現記憶力減退、方向感變差或情緒起伏時,往往拖到症狀影響生活才就醫,平均延誤時間達3.5年。

清除腦內毒性斑塊 新型標靶藥物延緩病程惡化

阿茲海默症主要因腦中毒性類澱粉蛋白堆積,形成斑塊干擾神經,導致認知功能退化。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徐榮隆解釋,過去藥物僅能控制症狀,無法延緩病程;而新型標靶治療透過活化免疫細胞,清除腦內類澱粉蛋白,首次在臨床上證實能有效延緩病程。4目前新藥藥物主要適用於輕度認知障礙與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須經四項檢查確認適用性:認知功能測驗、類澱粉蛋白檢測、腦部核磁共振(MRI)、以及APOEε4基因檢測。對早期病友而言,這是維持認知功能與生活能力的關鍵契機。

徐榮隆理事長座談畫面
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徐榮隆解釋:「過去藥物僅能控制症狀,無法延緩病程;而新型標靶治療透過活化免疫細胞,清除腦內類澱粉蛋白,首次在臨床上證實能有效延緩病程。」

病友故事見希望 藥物結合生活照護雙管齊下

雙和醫院胡朝榮院長分享,一名70歲退休工程師因短期記憶退化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經治療與社交參與,病情維持穩定。近期他參與新型標靶治療臨床試驗,搭配規律社交與繪畫課程,生活品質獲得顯著改善,妻子也感動地說:「他心情好,我就開心。」不過,藥物治療並非唯一解方,規律運動、認知訓練、良好社交互動與飲食管理,都是延緩病程的重要輔助策略。徐文俊理事長提醒,改善可改變的14項風險因子(如控制三高、避免抽菸飲酒、遠離空汙等),能預防或延遲近45%的失智症發生。

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顧問醫師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胡朝榮院長座談畫面
雙和醫院胡朝榮院長分享,一名70歲退休工程師因短期記憶退化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經治療與社交參與,病情維持穩定。

十大警訊不可忽視 及早就醫守護病友與家庭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包括:記憶力衰退影響生活、計劃困難、無法勝任熟悉事務、對時間地點混淆、言語表達困難、物品亂放、判斷力減弱、不參與社交,以及情緒與個性明顯改變。專家呼籲,若自己或家人出現警訊,應立即就醫並諮詢專業醫師。阿茲海默症屬不可逆疾病,唯有及早診斷與介入,才能爭取黃金治療期,延緩惡化,守護病友的生活自主與家庭幸福。

  1. 長期照顧司。 (2024年3月21日) 。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臺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衛生福利部. https://www.mohw.gov.tw/cp-16-78102-1.html ↩︎
  2. Kusoro O, Roche M, Del‐Pino‐Casado R, Leung P, Orgeta V. Time to Diagnosis in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25;40(7). doi:10.1002/gps.70129 ↩︎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6). 失智症衛教及資源手冊. 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4381 ↩︎
  4.  Khartabil N, Awaness A. Targeting amyloid pathology in Early Alzheimer’s: The Promise of Donanemab-Azbt. Pharmacy. 2025;13(1):23. doi:10.3390/pharmacy13010023
    ↩︎

用行動支持我們持續提供優質內容!
《未來醫 Med Times》是一個由記者、編輯與專業醫護人員共同打造的獨立平台,為了讓理性與透明的知識力量得以延續,我們需要你的實際支持。邀請你小額贊助一起幫助無廣告醫藥媒體的永續發展。
贊助 未來 ▪︎ 醫
相關文章